本研究根据1990、2000、2010 和2015年Landsat TM 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梯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揭示近2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 研究区耕地与林地为主体景观,分别占30%、50%,建设用地占比<3%,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灌木、水体、草地、果园) 占比达67%;沿中心城区-边缘区梯度,各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占比显著减小,破碎化程度增加,而林地呈整体化趋势;近25年来,该区耕地、林地分别减少1.06%、0.49%,建设用地增加1.08%,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景观多样性升高;除林地外,其它地类变化均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GDP、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三大产业产值) 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与沿海地区相比,近2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小,还有着较好的基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基础; 但生态保护任务仍然艰巨,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优质耕地,控制城市扩展规模,加强生态廊道、节点的建设,增强区域景观生态功能,以便满足未来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
研究成果以“近2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与驱动因素”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生态学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方低效人工林改造与特色生态产业技术”(2017YFC0505500)支持,是课题一“低效人工林形成过程与退化机理研究”(2017YFC0505501)的一部分。
文献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XB201906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