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喀斯特地区,为了提升退化灌木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营造了不同树种的人工林分。本研究以云南泸西县灌木群落及三种常见人工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赤杨(Alnus japonic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3种元素测定结果,探讨喀斯特地区在人工林建造后土壤的元素全量、可利用性含量和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异格局。研究表明:四种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可以显著区分。土壤Fe、P、K、Mn全量及交换性Ca、交换性Mg和NH4+-N对区分四种群落土壤贡献最大。四种群落之间相比,侧柏林土壤C、N、S、Na全量和NO3–N含量均低于其他三种群落,土壤肥力较低;赤杨林铵态氮含量最高;云南松林有效Fe、有效Cu含量最高。而且,四个群落土壤全量C/N、C/K比值存在显著差异性。与灌木群落相比,人工林土壤元素全量和可利用性含量相关性比例均更高。总体而言,人工林分较大程度区别于原有灌木群落土壤养分和pH值,并且不同人工林分之间也有较大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对今后基于适地适树人工林营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经营利用,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成果以“滇南喀斯特地区灌木群落和人工林土壤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生态学报》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不同群落土壤可利用性养分判别分析图 不同群落土壤可利用性养分判别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