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站简介
主页>站点介绍>台站简介
(1)地理位置:
本台站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全市自然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红楠群落、青冈栎群落、香樟群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白栎、苦槠群落)、落叶阔叶林(朴树群落、麻栎群落、黄檀群落、日本野桐、黄檀、算盘子群落)、常绿针叶林(马尾松群落)、竹林(篌竹群落、毛竹群落)。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的北部,全市有种子植物134科510属919种(含种下等级及栽培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4属19种,被子植物127科496属900种。目前,上海地区森林以人工林为主,主要组成树种有香樟、水杉、女贞、广玉兰、银杏等。
(2)研究方向:
长三角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规律与响应机制; 长三角人口密集区域生态风险预警、安全调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维护与绿色循环。
(3)支撑条件
本台站主体力量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体依托其下属的上海市林业总站),联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主体依托其下属的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建设。同时,本台站已建有 “农业农村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群”、“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上海市环境保护大数据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筹)”等省部级平台作为支撑基础。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的生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均被列入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主要试验观测仪器
参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观测规范》,针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特点,本台站已在前期建设了围绕“水、土、气、生”四大指标体系的野外观测系统,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分析体系。
试验观测场及基础设施
本台站建设“一心一组一网多点”观测体系:即一个综合性试验研究中心(交通大学综合实验室、 浦东综合实验办公楼)、一组按城乡梯度规律布局的综合观测分站(中山公园、外环林带浦东金海段、黄浦江中游、崇明岛)、一个联动杭州、南京、扬州等长三角地区区域协同合作的生态环境观测站网以及多点的人口密集敏感地区的生态环境专项观测点。
工作和生活设施
野外观测点
在上海市范围内,野外观测站(场、样地等)均分布于市区和郊区的公园、交通道路两旁、居住区、郊野公园等地,交通方便,各个观测点距浦东综合实验办公楼均在2小时范围内,交通方便,同时野外站采用专人固定用车、用车补贴制度,对用于试验的车辆进行补贴;另外,各个观测点均有林业维护人员站房、餐厅,可供观测实验人员在工作时住宿和休息,对于客座人员,野外站可提供专家公寓等住所。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林业局合作协议,观测研究人员可以长期使用这些设施。
综合实验室
本台站拥有两个综合实验室,一个是“交大综合实验室”,一个是“浦东综合实验办公楼”。两个实验室距各个观测站(点)均在2个小时车程之内。
其它条件配备
根据长三角地区全天候(黑夜和白天、晴阴雨雪、春夏秋冬等)野外调查需要,台站常备有雨衣、帐篷、照明、取暖、铺盖等设备和工具和塔架登攀安全绳等,可供在必要时野外全天候工作。在生活设施上,出于节约化和方便配置等需求,与其他单位共享生活空间,包括住宿、食堂等,可同时满足50人次需求;房屋设施条件均已达到满足国家级野外站的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要求。